好長的名字,而且有沒有覺得怪怪的?
目前分類:咖啡豆 (16)
- Nov 22 Sun 2015 14:55
Ethiopia Bench Maji Gesha Estate Natural 衣索匹亞日曬班其馬吉藝妓莊園
- Oct 07 Wed 2015 10:57
Amigo, mucho tiempo sin verte
- Aug 18 Tue 2015 12:38
白蘭地?咖啡?白蘭地咖啡?
- Dec 31 Wed 2014 14:51
新豆到
- Apr 08 Tue 2014 20:19
衣索比亞水洗西達摩G2
今天一批遠從非洲 來的貴客進到家裡,那是衣索匹亞西達摩區(Sidamo)來的咖啡生豆!麻布袋內的咖啡豆蠢蠢欲動,一股濃郁的水果香氣穿透布袋的空隙向外散佈,讓整個工作室頓時香味四起。雖說是G2的等級,但豆子本身十分漂亮,瑕疵豆很少,相信能夠烘出CP值極高的咖啡!
- Nov 26 Tue 2013 21:59
Rwanda Abakundakawa盧安達安芭肯達合作社
好難唸的名字,一支來自盧安達的咖啡豆~~安芭肯達合作社
先介紹產地吧!盧安達,在中非,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標準內陸國家,四周鄰接烏干達、坦尚尼亞,蒲隆地,剛果這幾個盛產咖啡的國家所包圍,因此必須和鄰近國家保有良好的外交關係,否則我們也喝不到這麼好的一支咖啡了。
- Nov 12 Tue 2013 09:24
秒殺
我所遇見喝咖啡的人,十個有九個跟我說:「我的咖啡不要酸。」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咖啡為什麼會是酸的,應該要苦啊!(以前學校時同學戲稱大家要吃苦吃粗~~咖啡要苦,雞腿要粗)但是這一年來我的觀念變了,咖啡不應該只有苦,咖啡應該要有酸,要像吃水果一樣的好酸,而不是死酸。現在的我追求咖啡應該是香氣、滋味與口感併重,靠嗅覺、味覺和觸覺去感受咖啡的「「酸」、「甜」、「苦」、「鹹」,這是一種立體的感覺,跳脫以往只有味覺的主觀感受。就像吃蘋果,如果沒有蘋果的香氣,沒有蘋果肉在口中觸覺的鬆或脆,吃起來只剩下酸、甜的味覺,肯定會少了很多慾望了。
- Nov 10 Sun 2013 11:53
來自尼泊爾高山的貴客
好朋友送的一小袋尼泊爾咖啡,養了一星期,今天早上把他放進小飛馬,一磨就香氣撲鼻,有著一股香草、榛果味。以約85度的水用細嘴手沖壺萃取,在萃取的過程中有一些藥草味,有點像曼特寧,但卻沒有那麼濃烈的感覺。
- Nov 07 Thu 2013 15:18
哥倫比亞Supermo
全世界第三大咖啡生產國--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年產量約1200萬袋,每袋60公斤。哥倫比亞咖啡地位崇高的程度可以從國家規定所有進入該國的車輛都必須噴霧消毒,以免無意中帶來疾病,損害咖啡樹看出。
- Nov 02 Sat 2013 10:26
迷人的水果炸彈
最近迷上手沖單品咖啡,這支耶加雪菲應觀眾要求不能酸,不能苦,要花香,所以盡力的保留耶加應有的香氣,把酸味降到最低,當然在溫度達到室溫時還是會有點酸,但卻是生津的酸,後段有點柑橘皮的苦,但卻是回甘的苦。耶加雪菲艾瑞嘉這支評分高達95分的豆子真的是迷人啊!!!生豆就已經有著濃濃的酒釀香,水果香,而淺焙時花香、酸質、甜味達到最佳的狀態,連中淺焙也能表現得如此出色,果然不愧有「水果炸彈」的美稱!
- Nov 01 Fri 2013 11:56
Burundi 蒲隆地AA
蒲隆地AA,來自東非內陸一個小國家的咖啡嘉賓,今早一起來把昨天烘的豆子量了15公克送進小飛馬裡,打開開關的一瞬間,咖啡香味頓時衝入腦門,以咖啡香來形容實在不甚妥當,以複方精油的味道來形容比較恰當。
以90度左右的熱水,緩緩的注入咖啡中,看著膨起的咖啡粉,這是新鮮的咖啡才有的景象啊,在悶蒸的階段有著微微的甜香氣逸出,靜待約30秒,咖啡粉有點塌陷時開始第二次注水,並以順時針方向繞著約50元硬幣的大小緩緩注入熱水,此時甜香氣更加濃郁,並有微微的巧克力氣味。
把鼻子埋在杯子的頂部,聞著咖啡的香氣,一股甜草香及柑橘香瞬間佔滿整個鼻腔,中間夾雜著微微的奶油香氣。
- Oct 30 Wed 2013 00:28
Blue Batak印尼蘇門答臘藍湖曼特寧咖啡
這兩天一直忙著寫樂團的計畫,所以沒時間細細的將藍湖曼特寧的品味與大家分享,真是一大罪過。趁著罪過尚且不深,趕緊PO文囉!
爬文爬了一段時間,確定了藍湖曼特寧(Blue Batak)的主軸後,放手大膽的下去烘,希望一次到位。
這支豆子產於印尼蘇門答臘北部Toba Lake托巴湖畔,海拔約1550~1650公尺,Batak是以種植區附近的巴塔克族族稱為名,又因生豆外觀偏帶藍綠色澤而冠上的Blue來形容。生豆種植區是以小農栽種,當地小農較為貧窮,沒錢買農藥噴灑,反而成為健康的有機咖啡。
- Oct 23 Wed 2013 23:34
墨西哥恰帕斯高原豆
中美洲咖啡生產國裡最北端的國家,墨西哥~~~
墨國裡產出最優質的咖啡豆首推最東南方的Chiapas,緊臨瓜地馬拉薇薇高地,口感中高山特性的層次,在墨國裡也表現的相當優秀,在生豆包裝上標示著Tapachula Chiapas。
Tapachula 市是一個重要商業和農業中心,墨國目前為止依舊是屬原住民式小型種植,在他們的土地裡僅有二、三頃,除了咖啡還種植了,玉米、黃豆等農作物。
而咖啡是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收成後的生豆都交由合作社來處理後項事宜,但也有些是靠自己來闖出一片天,在公平交易組織裡,也相當讚賞及推崇。
乾香:果實香酸味明顯,堅果類厚實度優、油脂感、似黑糖般的甜度明顯
溼香:堅果類厚實度,奶油般的油脂感,溫度稍低時桔香味及蔗糖甜突出
啜吸:酸質乾淨,層次明顯,並不突出,生津感不錯,body厚實極佳,協調性優,入喉後的Aftertest持久、帶出花香味明顯,後韻所帶出來的甜度舒服。
- Oct 23 Wed 2013 23:33
盧安達安芭肯達合作社
1750-1900公尺高山豆,Bourbon波旁種,水洗棚架曬乾,柔和的花香和蜂蜜奶油般的甜蜜口感,帶有葡萄乾、覆盆子、香草風味。
成立於 2005 年的安芭肯達合作社位於首都吉佳利西北方約 30 公里處,現有大約 2000 位成員與兩座 水洗處理廠。合作社致力於帶領農民以有機栽培的方式生產內容物豐富完整的優質漿果、在處理廠則採用高於正常水洗法浸泡時間兩倍的 48 小時浸泡為生豆增加特色、輔以棚架曝曬時投入大量人力挑除可能因長時間浸泡或其他原因而產生的不良豆;加上引進公平貿易模式, 改善了農民的收入與村落的基本建設,更讓農民能夠負擔得起教育與醫療服務。種種努力啟動了良性循環,讓農民更有意願與能力投入生 產優質咖啡,使得咖啡品質年年上升 2010、2011、2012 連續三年,安芭肯達合作社都在盧安達的 COE 榜上有名,就是最具指標意義的肯定!
- Oct 23 Wed 2013 23:32
藍湖曼特寧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早在18世紀荷蘭統治期間就引進阿拉比卡咖啡種植,所生產的曼特寧人們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咖啡』,是全球第四大生產國年產量700萬袋,一年咖啡採收兩次分別在5~6月及9~10月,其中阿拉比卡只佔10-15%,最主要的產區位於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與蘇拉維西島。
關於印尼蘇門答臘BLUE BATAK藍色巴塔克的命名由來是依當地種植咖啡豆蘇門答臘北部的原住民-巴塔克族命名,巴塔克族以信奉基督教為主,主要由三個產區Lintong Nihuta, Dolok Sanggul , Onang Ganjang的農夫供應,總計約有3500位豆農,每人每年生產4-5袋咖啡豆,每位農夫於0.5 -1公頃的土地上種植500-1000棵咖啡樹(每株約佔3坪),這個地區地勢平坦海拔高度約1550 -1650公尺,土質肥沃度中等含豐富的有機物質,咖啡樹大部分都有遮蔭種植,傳統上遮蔭樹能夠維持濕度且增加土壤肥沃度,大部分的咖啡婦女都以徒手進行包涵 除草、施肥等,咖啡櫻桃轉紅成熟時以人工採收並由人工去果肉,濕的豆莢會放到一個塑膠袋裡放上10-12小時發酵,然後以人工將果膠、漂浮物以及外殼去除很少用到機器,這是與中、南美洲不同的地方是印尼咖啡豆獨特半水法,是當地巴塔克族傳統的濕剝除法(wet-hulled),當地人稱之為Giling Basah,之後便直接在當地村落市集賣咖啡豆或是在咖啡豆還非常濕的時候就送到附近的集中站,印尼巴塔克族屬母系社會,通常在村落市集是由女性帶著作物出來做生意,她們的價格很硬因此國內市場這些只處理一半的咖啡豆價格非常高,甚至高過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咖啡,歐洲豆商只買最棒最乾淨的豆莢,買回來後豆莢會放到太陽底下曬直到濕度12-13%,最後再依尺寸和重量以手工挑選,這就是你將品嘗的完美咖啡BLUE BATAK藍色巴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