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平價的單品咖啡  

最近一直思考現代人對於咖啡的依賴,似乎已經到了每天不來一杯咖啡就無法生活的境界嗎?

 

2000年開始全球進化到第三波咖啡美學的時代,很多人喝咖啡已經不再加糖、加奶精,而是品味莊園、品種、淺焙的黑咖啡,品嚐咖啡應有的香氣、果酸和口感。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他跟我說不管曼特寧、巴西、瓜地馬拉.....都只有一種豆子,烘焙的溫度不同就叫做不同的名稱,比方烘焙溫度195度,就是藍山的口感,220度就是曼特寧.....,我實在無法認同他的說法。

 

現在很多的咖啡莊園都已經被全球財團收購與管理,以確保咖啡的品質與價格。自己烘焙這一段時間,接觸的咖啡生豆不下十種,的的確確每一種不同品種或地區的咖啡豆,烘焙出來之後真的會有明顯的差異,這也是咖啡豆迷人的地方,光聞生豆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了,更何況經過烘焙之後味道更會有所不同。

 

星巴克、怡客、丹堤、西雅圖等眾多連鎖知名的咖啡店,以及85度C、各家便利超商、速食店等咖啡供應者林立在我們的四周,舉目可見,喝一杯咖啡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而且24小時都可以享用。但是這些咖啡的味道似乎很制式化,你想從店員口中獲得多一點的咖啡知識似乎有點困難,所以在這些地方坐下來飲用咖啡往往就是因為「要喝一杯咖啡」的慾望吧。

 

不同的是在巷弄之間的小型精品咖啡店卻往往可以得到許多的驚艷,尤其是小型自家烘焙的咖啡店,強調新鮮、現烘,口感往往是無法在大型連鎖店品嚐得到,而這種咖啡店往往也提供了舒適、親切、互動的特質,有時可以在這種店裡獲得許許多多咖啡的相關知識這也是一些小型咖啡店依然可以在連鎖店林立的環境下生存的道理。

 

現代人總是如此的忙忙碌碌,能坐在咖啡館裡喝一杯咖啡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享受,經常在咖啡店裡看到的人不是在做生意,就是為了找個地方用電腦,會有多少的心情去喝一杯咖啡?

 

為了滿足現代人的需求與不方便到咖啡店卻很想喝咖啡的人能有享用黑咖啡的權利,於是單品掛耳包因應而生。掛耳包的便利性在於只要有熱水,有杯子,就能隨時隨地飲用一杯單品咖啡,而且重點是十分平價,不需要額外增添任何沖煮咖啡的器具。

 

最近和朋友聊天才發現他們用掛耳包時總是把熱水直接沖到濾網裡,或是沖煮好幾次,這裡提供一點小小的建議,掛耳包的沖煮還是有比例的,依據內含咖啡粉的重量再乘以15-20就是所要萃取的量,比方一包掛耳包裡有12g的咖啡粉,萃取出來就是180cc-240cc的咖啡液,而且沖過的就不要再用了。

 

另外飲水機的水溫往往有100度,直接沖入掛耳包裡會影響口感,個人也建議可以先將適量的熱水盛到一個杯子中,再緩緩的注入掛耳包裡,這樣除了不會把咖啡渣濺的到處都是,也會增加咖啡的口感,各位不妨試試。

 

不管掛耳、虹吸、Espresso、手沖等方式,都希望大家能喝到健康、新鮮的好咖啡。既然要喝咖啡了,不妨讓這種生活中的必需變得更簡便、更健康、更新鮮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 Café 的頭像
    We Café

    We Café

    We Caf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